浏览 :560次 更新时间:2020-12-29
现在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,虽然同时在不断地完善道路建设和交通法规,但是仍发生不少交通事故,其中因为汽车盲区导致不幸的案例不在少数,轻则小刮小蹭,重则车毁人伤。
所谓汽车盲区,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置,其视线被自身车体或其他因素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。它包括被动盲区和主动盲区两部分。
如果司机没有提前做好规避,尤其新手司机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正确判断盲区范围,一旦在盲区内突然出现人或车辆,则更加容易发生意外。
为了降低因盲区发生事故的几率,司机大佬们可以提前了解汽车有哪些盲区,以及如何做好规避措施。
第一部分 被动盲区
汽车的被动盲区主要有7个,分布在车头、车尾、左右后视镜、A柱两侧以及内轮差等。
1、车头盲区
俗称前盲区,即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。它与车身、座椅高度、车头长度、驾驶人身材等都有关系,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前盲区的距离,很容易发生追尾事件。
规避做法:
(1)调整正确坐姿,建议上身自然伸直并与靠背贴合,调整头枕高度到能支撑后脑勺;
(2)调整座椅距离,稍微往前,直到双手抓住方向盘,手臂呈约120°微屈;
(3)采用静态练习法,提前熟悉其他车或人在自己车前的大概情况,观察不同距离时不同的可视范围,并记下这几个距离,有助于行车时进行判断。
2、车尾盲区
俗称后盲区,即从车内后视镜向后观察车辆尾部情况时,车内反光镜观察不到的区域。
规避做法:
(1)提前调整好合适司机的座椅和车内后视镜位置;
(2)上车前,先观察车辆周围一圈,看地形情况,是否有障碍物,或者是否有人蹲在车尾后面;
(3)开车时,经常关注后视镜里车辆与行人的动态;
(4)安装雷达或者倒车影像,但是雷达也有扫不到的角落,例如车底,而且有时会误判,因此不建议过分依赖电子辅助设备。
3、后视镜盲区
通过车外两侧后视镜只能看到车身两侧一部分区域,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,那些观察不到的区域就是后视镜盲区。
规避做法:
(1)调整后视镜角度,众多老司机的经验是后视镜能看到车身的四分之一,高度正好能看到一半天一半地;
(2)加装凸视镜,把两侧的盲区减到最小;
(3)采用静态练习法,提前熟悉其他车或人在自己车身两侧和车后的大概情况,观察不同距离时不同的可视范围,并记下这几个距离。
4、A柱盲区
A柱指的是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,是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盲区,无论是在转弯还是掉头时,司机的视线往往会被其遮挡,从而造成视野盲区。
规避做法:
(1)拐弯时请尽量慢行;
(2)在拐弯时左右探头环顾A柱遮挡部分,排除障碍,以防行人或非机动车从A柱蹿出;
(3)右脚悬在刹车踏板上方,随时制动。
5、内轮差盲区
即车辆在转弯时,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,这个区域是驾驶人视线的盲区。一般小车会产生接近 1 米的内轮差,大车会产生多达 2 米的内轮差。特别是对于卡车、货车这些车身较长的车辆,盲区会更大。通常在转弯的时候,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,往往车头已经完全过去了,但车身依然没有转过去,这样很容易让非机动车产生误判,从而引发交通事故。
规避做法:驾驶车辆时,在转弯前减速,在确定可视范围内安全后,再小幅度探探身子,确保周围没有障碍物,切忌边开车边回头。
第二部分 主动盲区
汽车的主动盲区主要有4个,包括车内障碍、超车会车、蜿蜒山路、光线影响等。
1、车内障碍物盲区
有些车主喜欢在车内后视镜下面挂小饰品,这样容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,又或者有些车主喜欢在汽车后挡风玻璃处放一大堆东西,这样会挡住车内后视镜的视线。
规避做法:不要在车内放遮挡视线或分散注意力的物品。
2、超车会车盲区
无论是超越前车还是与对向的车辆会车,司机往往看不清前车或来车前方或后方的情况,特别是要超越公交车等大型车时,超车盲区更大。
规避做法:
(1)在超越同向行驶的汽车时,一定要注意它的前部,因为看似慢吞吞行驶的车,其实有可能正在避让行人;
(2)与对面来车会车时,则需注意它的尾部,因为那里也可能会突然蹿出横穿马路的行人。
3、蜿蜒山路盲区
山路崎岖、狭窄,许多看似普通转弯其实是连续S形弯路,转弯处后方的位置是驾驶人的视线盲区,还有当车辆在爬坡到最高点时,司机的视线暂时离开路面,也会造成视线盲区。
规避做法:
(1)多留意路边提示标牌;
(2)通过弯道时鸣笛示意,并控制车速,尽量靠右侧行驶;
(3)爬坡时车辆尽量靠外侧行驶,视线离开路面,鸣喇叭引起周围人或车辆的注意。
4、光线盲区
司机在出隧道时,眼睛因一时不适应光线突然变亮,就会出现短暂的视觉盲区,另外如果对面来车使用远光灯,也会影响司机的视线,造成短暂的视觉盲区。
规避做法:出隧道或开夜车时不要跟车太近。
联系人:宋女士
手 机:13991823278
邮 箱:xalsh626@126.com
公 司:西安力圣停车设备有限公司
地 址:陕西省西安市科技二路72号兰基中心1408室